首页 快讯 > 正文

山东“最强廊道”牵引新流量:济青相向发展,“氢”快提速

济青北线、济青南线之后,济青中线呼之欲出。2022年底中线通车之际,“三合一”的高速通道,将为山东廊道经济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被成为中国四大经济走廊之一的“济青走廊”,起于济南、止于青岛,串起潍坊、淄博,全场约320公里。

2021年,“双子星”济南、青岛同步进入GDP全国20强,叠加潍坊、淄博的总量四市共计36779.88亿元,占到山东经济总量的44%;此外,四城人口超过3336万人,占全省的32.9%。说“山东腰部无弱市”,所言不虚。

强市成串,当然不止于“独自美丽”,“廊道经济”正成为山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纽带。作为“一群两心三圈”布局中的焦点、“廊道”的首尾起始,济南和青岛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以点带面的进程正在提速。

2022年1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公布,明确提出了济南和青岛 “相向发展” 的建议。而欲之“相向”,求诸“交通”——由一变三的扩容,无疑高效畅通了山东的“腰部脉络”。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济青中线并不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而是一条经由青州、临朐、昌乐、安丘、高密等县市的、看起来颇为“曲折”的曲线。

盘活“主动脉”之外,弯曲的中线开始兼顾“毛细血管”,济青走廊正在吸纳更多的流量。

纵观全国经济版图,北有中原经济走廊,南有沪宁、海西经济走廊,山东想要挺起自己的“腰杆子”,远不止密植济青交通这么简单。

01

济青“连连看”

贯通三大经济圈

2021年,青岛GDP达14136.5亿元,增量全省第一;济南,实现GDP11432.2亿元,增量全省第二。两座城市GDP总量占到全省 GDP总量的30.77%。

有这样的体量基础,才有山东一步步细化的远景规划。

2020年6月,山东公布了省会、胶东、鲁南三个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相关政策内容,确定了构建 “一群两心三圈” 的区域发展格局;9月,根据两城不同的产业发展和功能定位,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随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敲实了一体化的基础——推动济青综合运输通道提速增效,分别以两市为中心,构建1小时通勤圈,合力打造高水平协作发展样板,建设全国最具创新力、竞争力的发展轴带。

“综合运输通道”自然不仅济青北线、南线、中线三条高速公路,还包括济青客专、胶济铁路,胶东国际机场、济南机场等航空交通。多元立体的交通方式互相支撑,才使得优质要素在这条经济廊道上交互融合成为可能。

然而一体化的进程绝不止于“通行”,“济青廊道”最大的潜力在于活化山东经济最为活跃的一条带状区。

京沪高铁是“以交通走廊起步,产业合作、协同创新带动区域发展”的典型范例。这条线路本身,不仅是“全球最赚钱的高铁”,也为沿路一线带去了增效增值的机遇。开通之前,谁也未曾料想山东枣庄的锂电和高端机床产业,竟能承接长三角的“溢出”红利。

同样的期许也被给予了济青廊道,未来还有哪些可能?

02

新能源战场,“氢”快提速

人类对能源的追逐,永远以最大化能量密度为目标。参考耗能的环境成本和可持续性,“氢”在所有新能源中显得尤为突。而这也正是力促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先手布局的重点产业。

2020年,山东发布《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 年)》,提出培育壮大 “鲁氢经济带”,包括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济宁六市;

2021年山东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出现了“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的提法。从地域标识上看,产业布局和交通走廊高度重合。

在科技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打造的“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中,济南、青岛、潍坊、淄博四市被点名开展示范工作。这是基于四市已有产业基础的考量,也是在织密、织紧四市的产业网络,把个体优势整合成整体优势,站稳氢能产业高地。

细而化之,淄博、潍坊要形成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其中,潍坊重点打造世界领先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淄博重点打造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核心部件产业基地;

济南要打造“中国氢谷”,以氢能产业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氢能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青岛则提出打造“东方氢都”,并于2020年发布了全省首个市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在十年内建立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国际级氢能示范城市。

可以说,从资源、到装备制造,再到布局与应用,济青氢能产业走廊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03

东方氢岛,竞逐万亿能源赛道

从者众,佼者稀。作为省内经济龙头,青岛于“氢动走廊”的拉动力不言而喻。

去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发布《氢能城市发展潜力排行榜》,青岛位列上海、苏州、深圳、广州之后,排在全国第五位。同时济南、潍坊、淄博、安泰、东营也悉数进入前30名。

在能源开发上,“氢”是青岛完备的工业门类附带而生的高存量副产;

在应用场景上,青岛无疑走在前列。2021年年初,首批氢能源公交车在西海岸上路;同年6月,170辆氢能冷链物流车和渣土车在青岛-临沂干线上启动运营,这也是山东省内首条城际新干线;

在科创研发上,青岛从2017年起就抢先起步,依托中国工程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行业领先研发资源,打造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力争让青岛成为氢能技术创新研发策源地。

可以说,青岛的氢能产业已逐渐覆盖氢气制储运加、关键材料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整车等多方领域,而通过城市群内部的统筹协同以实现优势互补,则更是前景广阔。

当然,氢产业的联动只是起点。《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要“创建济青综合性科学中心”,同样是看重了青岛长期以来科创实力这块“长板”。而在青岛“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建设知名的湾区科创走廊。

面向未来,如何激发济青发展轴带深层次的创新力,将成为全面带动山东链式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合“零”为整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山东半岛 发展规划 山东经济 科技创新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