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百步梯摩崖石刻:千年古道上的文化遗存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历史的风雨淡去了马蹄长亭岁月的沧桑抚摸过古驿道镌刻下千百年的人来人往古驿道是中国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是古代军事、信息传递、商品流通、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

梁平是古蜀道交通中的重要节点,自古便是东进西出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

在梁平博物馆,有这样一处复制的摩崖石刻,它是以成万古驿道上的百步梯摩崖石刻为原型,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复制而成的历史文化遗存展品,充分再现了古驿道的风貌和特色。梁平博物馆内的百步梯摩崖石刻展区

走近百步梯摩崖石刻展区

只见“蜀道难”“天子万年”

“蜀岭雄风”三处摩崖题刻

从左到右镌刻于石壁之上

石壁下方的古驿道上立着

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的老人铜像

他脚穿草鞋、手撑木杖

背着满满一背篓的货物

缓慢攀爬古驿道

再现了巴蜀古驿道

“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艰险

整个展区模型上

杂树横斜、苔藓茵茵

展现了古道沧桑

据史料记载,成万古驿道,是古代荆楚吴越之地陆路入蜀的必经之道,梁平境内现存古驿道遗址主要为响鼓岭、蟠龙山、佛耳岩三段。响鼓岭段于清乾隆年间修成驿道,距今300余年。

蟠龙山段和佛耳岩段历史要更久远,贯通不晚于秦汉,成为驿道则不晚于隋唐,南宋时期开辟为联通成都与临安的京蜀驿道。成万古驿道梁平段现在保存最好的一段位于蟠龙镇银河村,因蟠龙山半山腰异常陡峭,古人在此依山势修建了108步石阶,故称“百步梯”。

镌刻于石壁上的摩崖题刻在热闹的过往里,成万古驿道上,走过贩夫走卒,走过骡队马帮。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一代又一代的先辈为了生计,寒来暑往,肩上挑起希望,迎着朝霞出发,换得归来家人笑的幸福时光。当然,这条路上也不乏文人骚客、志士游侠,他们途径于此,往往沉醉于峰峦沟壑的绮丽风光而流连忘返,便在此吟诗题刻,留下了不少诗篇和摩崖石刻传世。明嘉靖十二年(1533),工程竣工之时恰逢嘉靖皇帝生日,张俭见首辅夏言所写的《白兔颂》,为不失人臣之道,张俭在离亭数十步的百步梯石壁上镌刻“天子万年”四个大字,落款“大明嘉靖癸巳副使臣张俭顿首拜祝”,以示对嘉靖皇帝的崇敬。到了清道光三年(1823),湖南文人胡瀛,行至百步梯,吟叹跋涉艰辛,咏赞雄岭险峻,于是在百步梯左侧崖壁上留下了“蜀道难”三个字,其书法刚柔润兼备,堪称佳品。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四川巡抚宋沧途经梁山,于成万古驿道蟠龙山段百步梯附近捕获一只世间稀有的白野兔(野兔均为灰色),认为是天降祥瑞,遂将白兔进献给了嘉靖皇帝。此事引得群臣表贺,嘉靖皇帝大为高兴,下诏在百步梯要道旁建“白兔亭”并令首辅夏言作《白兔颂》以作纪念。清嘉庆年间,符永培(河南宁陵人)曾三任梁山县令,他治理梁山期间,蟠龙山百步梯的峻岭雄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嘉庆十二年(1807),符永培题“蜀岭雄风”刻于百步梯右侧崖壁上,其行书笔锋流畅,笔力刚劲,流传至今成为瑰宝。成万古驿道梁平段,作为梁平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它曾经像活力奔腾的动脉,紧紧的联系着巴蜀与荆楚、江南,络绎不绝的官绅、商旅、行人在此往复,极大地促进了巴蜀地区与荆楚、江南地区的商品贸易、人员流动、文化传播,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

如今

驻足百步梯摩崖石刻展区细细观赏

不免让人想象起当年

古道悠悠、商旅不断的盛况

亦指引着更多人走上这条古道

去触摸它曾经有过的辉煌

以及从历史深处涓涓流淌的神韵

关键词: 摩崖石刻 中国古代 从左到右 贩夫走卒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