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翠湖水质更好,市民生活更美!大渡口公园水环境综合治理见成效

晨曦下的大渡口公园,宁静而热闹,市民在翠湖四周的健身步道上或闲庭信步、或静坐吐纳、或舞扇挥剑……青草绿树,湖水如镜,鱼翔浅底。

前些年,翠湖还面临水质浑浊、透明度降低等问题。为了坚守生态底线,还湖于自然,还湖于民,大渡口区启动生态修复、水质提升、系统治理等工程,吸引鸟儿栖息,尽显生态之美。

大胆引进神秘“控藻虫”

翠湖位于大渡口公园内,公园共166亩,其中翠湖的湖面面积为4.4万平方米。因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大渡口公园成为了市民晨练、饭后散步、夏日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前些年,由于翠湖是无源头死水,湖区水质逐渐变得浑浊、透明度降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园整体景观。据大渡口区公园管理处主任王宏介绍,他们综合考虑各种治理方式后,决定对大渡口公园翠湖治理采取纯生态的水生态修复技术,进一步改善湖水生态系统。

如何进行纯生态的水生态修复?王宏告诉记者,控藻虫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可应用于河道、湖泊等水体治理中,构建“控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体系,打造“草型清水态”自净系统。

控藻虫是蓝藻的“天敌”,摄食消化水体中的藻类、有机颗粒和悬浮物,同时产生弱酸性排泄物,进一步抑制水体藻类生长。随着水体藻类和悬浮物减少(消失),光照可进入水底,促进水体底部沉水植物的生长,沉水植物与控藻虫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

近年来,大渡口区积极开展公园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将控藻虫投放到翠湖里,它们专食污染水体的蓝藻、绿藻,用生态修复的方式让湖水变得清澈如镜。

建立“水下森林”食物链

为了更好治理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以控藻虫为“先锋”,通过控藻虫抑制蓝藻发生,打通影响水生植被修复的瓶颈,逐步恢复以沉水植物和底栖生物等为代表的水体生态系统。

除此之外,在整个纯生态的水生态修复技术中,另一个“湖水清洁工”的功劳也很大,它就是沉水植物。控藻虫、沉水植物是水生态修复的“最佳拍档”,“一草一虫”(控藻虫+沉水植物)既能治水又能修复生态。

整治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在湖里面栽植沉水植物,然后再将控藻虫放入水中摄食,消化掉水体中的藻类、有机颗粒和悬浮物,慢慢让水体变得清澈,从而给沉水植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沉水植物可以吸收大量水体中过多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形成‘水下森林’抑制底质再悬浮等途径达到水体生态自净能力。水生植物恢复后,由控藻虫携带有益微生物向水体底部扩散,促进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升高,这样有利于水生昆虫和水生底栖生物的大量滋生,在水生植物共生作用下,形成底泥营养物质封存和生态链自净。”王宏向记者介绍,“一虫一草”的配合,不仅能实现水生生态系统多维复育,还能提高水域生态系统对各类污染物质的自净能力,使得生态修复效果达到长效稳定。

与此同时,水生动物也是水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当“水下森林”成型后,工作人员就会投放螺、贝、鱼、虾类等高级水生动物,控藻虫和水生植物又可以被鱼、虾、螺、贝等高级水生动物吃掉,通过食物链把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从水体中转移出来,彻底降低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长久维持景观水体水质。

精心管护水生生态系统

王宏还告诉记者,水生态修复打破了传统环湖截污、湖底清淤、定期换水、搭建生态浮床修复的治污模式,翠湖可以不清淤、不换水,这样一来,不仅治理时间短,后期也好维护。

夏季通过雨水补给,当遇到大暴雨时,一般情况下5—7天即可自行恢复清澈见底的透明度。冬季只需向项目水体中添加日常绿化消耗、蒸发流失水量相等的灰水,即可自给自足,全年维持景观水体的整体水位稳定,形成一个自我修复系统。

水生态管理只是治水的一部分,更多是为了保护环境,所以必须采取合理的人工管理。每天,大渡口区公园管理处有专人对沉水植物叶面上附着的藻类、青苔、污物进行清理,每年不少于2次控制高度修剪。由于水深不等的地方种植了不同的植物,大渡口区公园管理处还要密切关注“水下森林”的生长状况,同时实时观察水面上水生植物的覆盖度应小于水面积的30%。

生态环境好不好,百姓生活美不美,常常体现在城市中的一泓碧水之中。如今的大渡口公园翠湖,水体清洁见鱼,鸟儿栖息于此,沿岸郁郁葱葱,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光顾。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大渡口区 大渡口公园 水生植物 水生动物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