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追求个性解脱之道的生命赞歌--《悉达多》

前些时候,有位老师告诫我,应该读点哲学方面的书,提高认知度,以便打开思路,无论是写作还是摄影,都很有必要。 昨天,一位朋友推荐诺奖获得者德语作家郝尔曼.黑塞 的《悉达多》。

推荐理由:叔本华曾言,宗教是穿着外衣的哲学。所有的宗教都是古代的智者对现实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伟大的顿悟者黑塞用简洁明了的抒情试语言,将佛教思想植入一个故事中,即一个禀赋非凡的年轻人悉达多的成长、成熟,通过毕生的探索、发现,直至垂暮之年终于实现理想的漫长过程。其宗教外衣遮蔽下的故事里隐藏着哲理,有了具象,比较好理解。 秋风裹挟小雨,微凉里,宜呆在蜗居读书。

160多页,流畅简洁的语言,竟然用了一天多时间。主要是有些重要段落需要反复重读。

小说中,作者将大彻大悟者佛陀“乔达摩悉达多”演化为四个人物:探索实践的“悉达多”,轻信教条的“果文达”;言教的导师——佛陀“乔达摩”,身教的导师——船夫倾听者渡人彼岸者“瓦苏代瓦”。小说中还有另二个在俗世中使悉达多获得解脱的重要导师:爱欲的化身名妓“伽马拉”,世俗生活的象征大商人“迦马斯瓦弥”。还有一个因果轮回的纽带:悉达多与伽马拉之子——小悉达多。

小说的故事分为上、下两部分共十二节,全篇讲述寻找的人生意义和解脱如何能够实现,得道者佛陀乔达摩是悉达多自我的最终状态,也是他历经艰辛努力追求的目标。

上部,悉达多初期由世俗享乐的高贵的婆罗门之子转为林间苦行者,在此阶段他弃绝生命自我而不成,他始终是婆罗门之子,“感受生命循环的繁重折磨”。正在此时他欣闻已有得道者佛陀乔达摩,他“沉静安详、端庄肃穆、无欲无求、自然随性,他身上能见到光明与和平。 与好友果文达同往拜谒后,果文达被佛陀的教义和音容吸引,第一次“选择了自己的路”成为黄衣僧团一员,而此时的悉达多却未识统一中的轮回,摒弃公共同一的教条与他人的言语说教,认为“任何人也无法通过教义而得到救赎”,致力于逃脱自我寻找自己的解脱之路。

在上篇的最后一节“觉醒”中,他初次明白“我存在,而且我是唯一的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独立个体。我是悉达多。我对世上万有所知最少的恰恰是我的自我”。并首次明白他一直以苦行在逃避自我,摧毁自我“以便在自我未知的最深层发现万相的核心,而正因为如此,我却一路丢失了自我” 。“意义与实在并非隐藏于事物的背后,而是寓于事物自身,寓于事物的一切现象。”就如同阅读世界这本自性之书,我们不可能丢掉字母和符号。初次觉醒(并未觉悟)后,他明白过去的作为父亲儿子的祭司、高贵的婆罗门和追求教义来寻求解脱的悉达多已经死去,他力求在这个世界中成为他自己。他如孩童般,如同初次见到这个世界,感觉一切如此美好,神秘和诱人。他在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己。然而,就如同所有信心不足缺乏导师的信众一样,他在这个世界中再次堕落,步入轮回。

就如同上部“乔达摩”节中乔达摩的反问一样:“你已经见到我的僧团以及皈依教义的许多兄弟们,你是否认为所有这些人最好抛弃教义再回到尘俗的为欲望所统治的世界中去呢?”——导师和教义虽不能必定使人顿悟,寻得终极真理,但确可避免在无尽的轮回中堕落。问题的关键似乎在于如何看待“导师”、“教义”与这个世界中独一无二的自我修行成圣之路。在这种疑惑不安中,小说展开了第二部分的叙述。 寻找解脱而无所皈依和羁绊的新生儿“孩童”——悉达多,在尘世间被美色吸引,走进“嘴恰如一朵新摘的无花果”伽马拉的花园,在伽马拉的索引下,为渴望刺激并希望明白肉欲,将她作为探求生命本质的导师,无意进而刻意去寻找财富,再以巨商迦马斯瓦弥为导师,最后完全堕落世俗的爱欲与财富的游戏,变得“冷酷”“吝啬”“衰老”“丑陋”,在时间中衰老的悉达多“逃避到尘俗的激情”中,被欲望操纵,泯灭善的自我,在酒的麻醉中躲避自我,在一个梦境中他“心中的歌鸟死去”,“在芒果树下,内心充满了恐怖和死亡。

他回顾过往,爱情和财富的快乐及人世间所有的快乐荣誉和欲望满足后的无聊、痛苦他都已尝遍,此时发现一切都毫无意义。悉达多正在死去。即一个人要醒悟得道,必须经历他想或者命运使他经历的过程。而悉达多与伽马拉分别时的最后一次缠绵却让名妓懂得了爱情,并怀了身孕,从此闭门谢客。而第二天,悉达多便从她的生命中消失。此节的标题为“轮回”。

消失的衣着华丽的悉达多在河边自尽前被神圣的从心底发出的“唵”音唤醒,认清了自己的罪孽,此时恰遇见依然如他一样在苦苦寻找真谛的“果文达”,他被恪守戒律的果文达误解。再次觉醒后的悉达多发现自己又开始爱世上的一切,明白以青春去换取“世间最可鄙的东西——所有的无常之物,感官的享乐,奢华的生活以及财富”是多么的愚蠢,他“再次单纯如处子”。“空无所有,无知无识的立于世间。”在河岸边他觉悟到:“亲身经历尘世待了解的一切是件好事,”他想到“孩提时代的我就知道尘俗的享乐及财富为邪恶之物。我长久以来就知道这点,但我只是刚刚才有所体验。现在我不仅理智上,而且是以我的眼睛,我的心灵以及我的胃口深知此意。我懂得这一点真值得高兴。”

他在反思作为婆罗门和苦行者的经历时,明白:“过多的知识阻碍了他”,过多的身份阻碍了他,这些知识和身份潜入了内心深处,因而想到要将这个自我摒弃和摧毁。实际上自我是如一的,是无法抛弃的,抛弃则不再有悉达多。没有任何导师和言语能给予他救赎,这就是他堕入尘世的缘由,只有如此一个又一个新生的悉达多才能从睡梦中觉醒。悉达多,即独一无二的生命本为无常,一切形态皆为无常。在河边,衰老,疲惫和虚弱的悉达多已经死亡,一个新生的悉达多诞生。他被河水的美丽的音声和形态吸引,流水似乎含有特别的秘密,因而他决意留在河边盘桓。

值得再次提及的是,在悉达多接近圆满之际,名妓“伽马拉”携子朝圣途中死在爱人的怀中得到了安宁,获得了解脱与圆满。而爱子——小悉达多的出现,在此也成了悉达多获得安宁前的最后一次试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世俗解脱之路,他必有自己的痛苦与喜悦,正法与解脱,叛逆的儿子正是当初叛逆的自己的另一道轮回,没必要也不可能让儿子变成自己。“他也属于那永恒的生命。” “我对我的父亲们一无所知,我对每年从我身上产生的成千上万的孩子们也一无所知。”(《树》) 在作为身教的导师“瓦苏代瓦”遁迹后,除了以爱的实践获得“爱”从而得到解脱并获得宁静的世人名妓伽马拉,在悉达多的渡口,他迎来了他超度的第二位凡人,另一个自己:果文达(资质愚钝)。被知识和信条律例困惑的果文达已垂垂老矣,依然满怀痛苦,面对寻到解脱后的悉达多,就如同当初的悉达多见到乔达摩一样,从身形和举止,微笑中断定对方找到了伟大的宁静和解脱,但依然困惑于他的言谈与己念相异。他在恳请好友说法时:你有一种信仰或学问?一种你需要遵循的、能够帮助你生活和立身的信仰和学问吗?

悉达多如是说:我有过一些思想,一些认识,有时心里有所感知,就像感受生命的存在一样。可是有些思想我却很难向你传达……智慧是无法传达的,这是我发现的思想之一。一个智者努力表达智慧,听起来很愚蠢。知识可以传达,智慧却不能……

尘世并非不圆满,或者正处在一条通向圆满的漫长道路上:不,它每一个瞬间都是圆满的,一切罪孽本身就蕴含着宽恕,小孩蕴含着老人,新生儿蕴含着死亡,频死者蕴含着永生。没有一个人可以从另一个人身上看出他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了多远……因此,存在即是善,死即是生,罪孽即圣神,聪明即愚钝,一切肯定皆是如此……我以自己身体和心灵体会,我非常需要罪孽,需要肉欲,需要追求财富、虚荣、可耻的绝望,以学会放弃抗争,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拿它与某个我希望的、我臆造的世界相比较,与一种我凭空想象的完美相比较,而是听其自然,而爱它,乐意从属它。这是我脑子的一些思想, “每一真理的反面也同样真实。 只有片面的真理才能形诸于言辞,事实上,以语言表达或思维的一切都只能是片面的,只是半个真理而已,它们都缺乏完备、圆融与统一。世界之所以表面如此是因为我们有一种幻觉,即认为时间是某种真实之物。时间并无实体,那么现世与永恒、痛苦与极乐、善与恶之间的所谓分界线也只是一种幻想。”然而悉达多“世尊”的这番说法,事实却是“对一个人显示着价值并充满智慧的词语对另一个人也许是一派胡言”的验证,言教对果文达已经没有作用。

故事的结局很圆满:果文达在俯身轻吻悉达多的前额时,朋友悉达多的脸庞上仿佛显现出其他千万种形象,“一个长长的系列,一条不息的形象之流——百种,千种,万种,无数的形象不断生生灭灭然而又似乎同时并存:所有这些形象一刻不停的变幻和更新,而它们又都复归于悉达多。”形象中,有垂死的鱼、痛苦的嘴。。。。。。果文达看到这面具般的流转于万相之上的安详、微妙、不可测度的永恒的微笑——悉达多的微笑——与佛陀乔达摩的微笑毫无二致。悉达多安详的面容向他显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万相。通过悉达多的身教,果文达即而顿悟,忆及往昔自身的求索历程并获得解脱。

所以《悉达多》是一首纯正的追求个性解脱之道的生命赞歌!或者用瓦苏代瓦的话来说,“谁不把生命看成一个自我毁灭的幻影,谁就仍然被生命所困。 生命不该是一部赠与我们的小说,而是一部由我们制作的小说”。 黑塞去世后,《悉达多》风靡欧美,五十年后席卷中国,原因可能正在于此吧。

抄抄写写一大篇,其实我不懂佛,但是作者表达的意思:世间万物都在永恒的生命之河中流向自己的归宿。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遵从内心、听从自然,尘世从来不圆满,包容一切,爱世界,珍惜拥有的一切,善待自己,善待所有生命。 因为每一个当下都是时间这条长河中独一无二又永恒的存在。

世界圆融统一……

冯克琼 2018-9-26

关键词: 这个世界 所有这些 最后一次 永恒的生命 一无所知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